会员登录  |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设为主页 加为收藏
内容搜索
 
会员登录
登录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总会动态
 
协 会 动 态
 
 
  2
 
 
    (总第135期)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秘书处                                             2013320

 
经 济 信 息 摘 要

 

 

 

 

【大 势 观 察】

     前瞻未来5-10年国内乡村向城市转型的不同演变路径

     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步逼近一个结构性变化的转折点

     变局:各地正探索突破或延伸自然资源的“边界”

 

【独 立 预 测】

     政策预警:关于现阶段粮食自给率跌破90%的思考

     政策内涵:PM2.5治理改善需要更高层次政治意愿

     企业标本:茅台若不能妥善应对此轮形势或遭灭顶之灾

     政策解读:保障农民地权是中央“一号文件”核心精神

     资本观察:关注收入分配改革为A股带来的重要机会

 

【数 据 跟 踪】

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大 势 观 察

前瞻未来5-10年国内乡村向城市转型的不同演变路径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加快,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等都市圈已经出现按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工序甚至模块进行分工的新态势。在这些大都市圈内,大都市中心区着重发展公司总部、研发、设计、培训以及营销、批发零售、商标广告管理、技术服务等环节,由此形成两头粗、中间细的“哑铃形” 结构; 大都市郊区( 工业园区)和其他大中城市侧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由此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菱形”结构;周边其他城市和小城镇则专门发展一般制造业和零部件生产,由此形成中间粗、两头细的“ 棒形” 结构。这种面向大都市圈的一体化新型产业分工,通过产业链重组和资源整合,可以提升大都市圈的整体竞争力,避免和化解都市圈内城市间的经济冲突,由此形成产业链群体竞争的格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资源和环境压力的日益加大,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城市转型的热潮。19792008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8%,其中20012008年达到1 0 . 2 %,这种高速增长态势主要是依靠城市经济的超高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来支撑的。以2 0 0 7 年为例, 全国3 1 个盛自治区、直辖市生产总值汇总的增长率为14.2%,而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生产总值增长率高达15.3%,其中市辖区增长率高达15.6%。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目前城市经济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核心力量。

当前,中国城市正处于一个全面转型的新阶段。新阶段城市转型的原因有4 个方面,一是城市的发展理念正在发生大的转变,二是城市面临着资源环境的约束在不断加大,三是技术进步和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四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期。正是基于这种背景,所以城市转型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

未来城市转型的覆盖地区肯定要全面转型升级,但中西部地区应有差异。中国未来城市转型,一方面要赶超,一方面要转型,把赶超转型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城市人均收入, 5 0 0 0 美元以下工业化加速,5000-10000美元着重提高工业化质量,超过10000美元未来应该朝高端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从城镇化转型来看,未来主要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城镇化可能会从加速推进向减速推进转变。从去年的情况来看,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过了51%,未来5-10年,将是中国由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未来要推动城市全面转型的核心就是要建立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和谐有序的新兴科学发展模式,走集约、创新、融合、和谐、绿色、特色发展之路。

加快城市产业转型将成为推进城市全面转型的关键环节。一般地讲,城市产业转型具有双重涵义:一是城市的主导产业发生重大更替,最突出的是城市产业的多元化趋势,资源型城市转型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另一个是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促使城市产业逐步向高级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新时期,中国城市产业转型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加快推动城市产业升级,不断减少资源消耗和三废排放,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产效率高、注重自主创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共享发展成果的特色新型产业体系。

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步逼近一个结构性变化的转折点

  根据著名经济学家埃森格林(Barry Eichengreen)联合两位亚洲经济学者共同发表的研究报告《中等收入陷阱的新证据》,以2005年的购买力平价和定值美元为计,中等收入陷阱有两个收入门槛:第一个门槛为人均GDP11000美元;第二个门槛为人均GDP15000美元。一旦达到这两个收入门槛,经济增速会显著下降。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7129美元,按年均7%的增速计算,中国到2015年将达到第一个收入门槛。

   老龄化人口庞大,贫富差距巨大,沉迷低端制造业,固步自封于全球经济食物链底端的中国,恐怕很难战胜中等收入陷阱,未来10年将是中国和中等收入陷阱艰苦决战的10年,遑论超越美国。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包括阿根廷、泰国、马来西亚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某些阶段像今天的中国一样高速增长,被寄予晋身发达国家的厚望,结果都在中等收入陷阱中折戟沉沙。在那么多国家中,只有亚洲四小龙能冲出重围。偌大一个中国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创造史无前例的世界奇迹。

关于如何创造奇迹,吴迪先生的《刘易斯拐点,人才资产危机和中国硬着陆》中,得出了和埃森格教授一样的结论:提高教育实力,大力发展人才资产。当年马来西亚和泰国在中等收入陷阱苦苦挣扎时,韩国之所以能够成功突围,正是因为其雄厚的人才资产优势;如今韩国已能向以日本和德国为首的高端制造业国家叫板。这种经验教训,对于今时今日的中国十分宝贵。

如果中国能够突破人才资产上的瓶颈,就能成功地在全球经济食物链中晋级。人才资产的突破,还可创造出一个数量可观的中产阶层,成为缓和贫富差距、拉动内需的捷径。中国的贫富差距,源于国家对经济资源的过度垄断,权贵资本主义和系统性腐败,急于扫除这些根深蒂固的弊病,会遭既得利益的巨大阻力,伤筋动骨,社会成本、政治成本、经济成本都会很高。如果分配的不是既得利益的银行户头,而是知识/技能,打造人才资产,则不会遭遇这些系统性阻力,实乃“拨一两而动千斤”的“民富国强”捷径。

人才资产也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最强有力的杠杆,资本将无需严重依赖金融杠杆,企业对公权力寻租的需求也将大大降低,因为公权力可以对资金等经济资源,进行大规模的不合理分配,可以对规模、品牌、商业模式进行严重扭曲,但人才资产的优势确是难以抹杀和强制分配的。这也是腐败曾肆虐的韩国的经验。

变局:各地正探索突破或延伸自然资源的“边界”

人类生活在天地间,依赖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共构而成的物质、能源、信息的组合或转化才能生存、享受和发展,因此,自然资源构成了人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第一道“边界”。中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五分之一左右。因此,中国和平崛起迫切需要破解有限资源论的魔咒,突破或延伸自然资源的“边界”,走出创新发展之路。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自然界的资源有一定总量限度。若没有技术创新、生产力没有发展,资源使用效率没有提高,资源总量就会处于不断缩减之中,各种矿物和化石燃料,泥炭、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资源都是在地球长期演化历史过程中,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再生速度很慢或几乎不能再生,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速度过快,只会消耗而不可能保持其原有储量或再生。

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各类生物资源等可再生资源可反复利用而不枯竭,但这些资源的再生,也受技术进步和时空结构的限制,可再生资源的时空“边界”约束,制约了人类可再生利用的限度。再生资源如受到污染,就在长期内不可再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这些资源的消耗量与日俱增。金、银、铜、铁、铅、锌等随着技术提高可回收利用的效率虽然也在提高,但总体上跟不上消耗速度。

当然,资源的稀缺性永远是经济学第一原则,而技术创新能使新资源不间断进入经济活动,并将资源利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进而奠定环境保护与优化的经济技术基础。但是,面临资源约束,技术革命也无法全面解决资源供应难题。人类面对的资源,不仅有自然资源,还有人造自然和社会资源,而所有资源都必须与土地资源结合,比如城市不可能无限发放汽车牌照,因为土地资源制约了城市的交通。随着技术创新、制度创新、金融创新,土地在城市变成了资本化的资源。比如,高层商品房是典型的人造自然,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提高容积率,让更多的居民入住。高层商品房的出现,使城市克服了土地资源不足的短板,形成了与农村相比独特的、难模仿的、难转移的关键性的自然与社会交融的新资源。

土地是最大的自然资源,而以技术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金融创新为主体的“创新与先行”意识,则是最重要的社会资源。如今在中国南方各地设立的各种先行区,目的就是通过综合创新,突破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约束,走出一条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转型的新路。而社会资源综合创新,正是城市和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我国沿海地区,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土地即将售罄,以制度创新突破土地等自然资源约束,已是“创新型”的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制度创新、金融创新、技术创新,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将土地资本化与城市资产价值提高相结合,或能从此彻底摆脱过分倚重“土地财政”的困境。

 

独 立 预 测

 

政策预警:关于现阶段粮食自给率跌破90%的思考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说,中国粮食自给率已经跌破90%。如果按一个人一年吃800斤粮食,去年相当于进口粮食养活了1.9亿中国人。

政策内涵:PM2.5治理改善需要更高层次政治意愿

《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的滞后折射出中国政府对环境议题的优先度有待提高。未来五年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是只选择发展GDP,还是有选择地发展GDP?这将是掩盖不住的环境问题出给各级政府的一道难题。

企业标本:茅台若不能妥善应对此轮形势或遭灭顶之灾

作为中国惟一得到国内受众认可的奢侈品牌,茅台遭遇困境。从去年7月创下每股266.08元的天价以来,茅台股价一跌下挫,跌到今年128号的178.50元,下跌近三成。

政策解读:保障农民地权是中央“一号文件”核心精神

近日公布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立足于农村空心化加剧、妇孺老人留守、各种要素流失、利益诉求日益多元的现实,明确了多予少取、反哺农村的政策选择,具体规定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若干措施,是一份符合实际、立意高远、具体详实的惠农文件。

资本观察:关注收入分配改革为A股带来的重要机会

   资本市场要成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场所和助推器,必须进一步加快市场改革的步伐,在此背景下,可以预期中国资本市场将会迎来一个持续稳健和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同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进程中所带来的我国经济转型、持续发展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将成为今后数年资本市场上的主导性话题和重要投资机会。

 

数 据 跟踪

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指标

单位

 

一季度

季度

季度

季度

当季GDP

(同比%

万亿元

12

1079958.1%

1191037.6%

1255757.4%

1658427.8%

 

11

971019.7%

1086749.5%

1154449.1%

1503458.9%

累计GDP

(同比%

%

12

1079958.1%

2270987.8%

3534807.7%

519322.07.8%

11




Copyright ? 2018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主办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5052535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6767号
电 话:010-88191834